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>为霞满天映支点>先进典型
“最美志愿者”蔡秋容
来源: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浏览次数:1243

一个人的善举,一座城的温度——从孤寡老人的“好女儿”到千万志愿者的“领路人”。

在湖北省武穴市有这样一个人,她总在关心别人需要什么,总在问自己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。四十年如一日,她始终在自己热爱的公益之路上昂首向前。

“最美志愿者”蔡秋容:四十载初心如炬,公益“长征”善行致远

在外人眼中,她是孤寡老人的好女儿,是街坊邻里的好大姐,是留守儿童的好奶奶。她从20世纪80年代起投身爱心公益事业,2012年退休后组建爱心团队,创办志愿服务组织,参与社区治理,从一家人做好事,到带领一群人做好事,用大爱温暖了武汉和武穴两座城。她就是武穴市科协原副主席蔡秋容,2024年12月,她荣获了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从“每月10元”到“40年50万元”——一位共产党员的善行之路

1957年,蔡秋容出生于武穴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自幼受父母影响,她见证了“善良”最朴素的模样:逢年过节,父母总会带着她探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项旺芝,送上一碗热汤、一件旧衣。这份温情在她心中埋下种子,生根发芽。工作后,她接过父母的“接力棒”,每月从37.5元的工资中省下10元资助项奶奶,风雨无阻坚持了30余年,直至老人90岁离世。蔡秋容回忆道:“钱虽少,但能让她知道,这世上还有人惦记她。”

1983年,蔡秋容被组织安排担任花桥区计生办主任,为了更快开展工作,每天天刚亮,她就踩着吱呀作响的自行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乡村狭窄的小路上,耗时一个多月,她挨家挨户走访了全区育龄妇女。在走访中,她发现许多患病妇女因贫困无法就医。她二话不说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她们治病,若群众不肯要,她就脸一沉,装作生气的样子,“诶!叫你拿着就拿着!整病要紧!”作为驻村干部,她每天与乡亲们一起劳作,在村民家里派饭,每餐付些饭钱和粮票。有天,吃中饭的她无意中听到乡亲嘀咕,“哎,家里没有盐了。”蔡秋容听在耳中记在心里,临走时,她悄悄将晚上的饭钱与粮票压在老乡家的碗底下。自那以后,她经常晚饭只吃馒头喝白开水,却依然把晚饭钱和粮票留给老乡。有位受过她帮助的妇女得知她为帮助乡亲苛待自己,便攒下10枚鸡蛋送来给她,蔡秋容实在推脱不掉却也不舍得自己吃,就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。这个时候的蔡秋容还不知道什么叫“公益”,只知道自己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自己就心安。

武穴市四望镇有一位抗美援朝士兵遗属名叫王桂容,因为子女们都不在身边,老人家的生活十分孤单。蔡秋容得知后,每年春节自掏腰包为老人置办年货,陪老人吃年饭,平时也经常给老人买衣服,带着礼物去看望老人。“王桂容的爱人年轻时参加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,做出了很大贡献。我们今天有这么幸福的生活,要感谢他们!”谈起对王桂容的帮助,蔡秋容很是动情地说道。

2012年退休后,蔡秋容的善行之路也在不断延伸。不论她在哪里,遇到需要帮助的妇女、贫困学子、孤寡老人,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。在武汉带孙子时,邻居何奶奶身体不好,两个女儿常年居住外地。蔡秋容就经常去何奶奶家陪伴,还用自己的退休金为何奶奶买药,回到武穴仍嘱托儿子定期带着钱和礼品前去看望。

熟悉蔡秋容的人都知道她一直有一个习惯,就是出门必带一个小包,包里必有一些现金。蔡秋容说“虽然现在微信支付宝支付很普遍,但还有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,身上带一些现金,更方便送给他们用。”蔡秋容已经把随时帮助有需要的人当作生活日常,养成行事习惯了。

从青年时候每月10元资助老人,40多年算下来,蔡秋容个人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已达50多万元。

从“爱心奶奶团”到“千人志愿队”——一个人的爱心和一群人的公益

蔡秋容随儿子居住武汉时,发现这个新建小区的环境脏乱、邻里疏离。她动员小区几位奶奶,自发组建“爱心奶奶团”,积极参与小区治理。她们关心留守儿童,关爱独居老人,为敬老院空巢老人送温暖;参与环境治理,义务清扫楼道,进行交通劝导;还组织广场舞会演、相亲会等多项有利于健康的志愿服务活动。有邻居笑着问蔡秋容:“你们不是来带孩子的吗?”她回答道:“带孩子和做好事不冲突。”

“爱心奶奶团”不仅受到居民的称赞和支持,越来越多的人受她们志愿服务精神感染,也加入团队中,发挥所能,服务社区。退伍军人、河南籍退休职工毛清顺跟随女儿定居武汉,2012年底偶然结识了戴着志愿者红袖章的蔡秋容,得知她的事迹后,深受感染。从那以后,他就跟随蔡秋容做公益,每天清晨6点外出整理街边共享单车,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巡逻,义务为居民修理水电等。69岁的志愿者许小梅,在蔡秋容的影响下,长期为车祸致残的胡阿姨打扫卫生,陪伴她,为她做心理疏导。如今,胡阿姨可以推着轮椅站立走路,并勇敢地迈出了家门……

十多年来,“爱心奶奶团”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32个团队,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有1300多人。2017年,蔡秋容的团队被评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“最佳志愿服务组织”。她本人被评为“2017年武汉市五星级志愿者”“2018年武汉市最美志愿者”。

“爱心奶奶团”的社会影响力,让蔡秋容看到志愿服务组织的力量。2019年9月,她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魅力之城社区成立了“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”;2020年1月注册成立了“蔡秋容社区公益服务中心”,誓将公益服务进行到底。

2020年9月蔡秋容回到家乡武穴后,成立了“武穴市巾帼志愿服务队”,半年时间内就招募到1680名巾帼志愿者。她主动联系武穴市妇联为巾帼志愿者做各项培训,将志愿服务队分成邻里关爱服务队、宣传队、旗袍秀队、葫芦丝队、广场舞队、合唱团、诗歌朗诵队、戏曲社、剪纸队等20个小分队,组织巾帼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特长,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、贫困妇女、空巢老人、环卫工人等志愿服务活动。2021年6月18日,她组织筹备的“荆楚妇女学四史 百家联动颂党恩”巾帼志愿者文艺汇演,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30余万,用文艺形式传递浓浓志愿情,号召广大巾帼志愿者听党话、跟党走。2024年底,蔡秋容和巾帼志愿者们到各乡镇慰问困难群众,并为他们捐赠羽绒服150余件。为困难小朋友送去新书包新衣服。一位志愿者感慨道:“蔡阿姨像一团火,走到哪里都能点燃希望。”

加入蔡秋容志愿服务队的有党员干部、退休人员,也有普通群众,他们大都是被蔡秋容的爱心和无私深深感染。“她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和正能量,同她一起做公益很开心!”

“耳蜗宝宝”与“公益家庭”——大爱背后的温情叙事

对听障儿童家庭而言,蔡秋容是“比亲人更亲的存在”。2022年,蔡秋容与志愿者在石佛寺镇王胜祖垸走访时,见到了两个戴着耳蜗的孩子,他们虽然身有残疾却活泼乐观。经过询问才知道,这两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听力障碍,母亲孙少兰为了让孩子们升级外耳蜗,更好地接受教育,一天打三份工,却仍付不起昂贵的升级费用。蔡秋容记录下他们的情况,迅速与北京“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”联系,争取到了4个“外耳蜗”后续免费升级,共计16万元。那以后,她常常去看望两个孩子,给他们送去衣服、牛奶、水果。孙少兰含泪道:“蔡阿姨让我知道,我不是孤军奋战。”

2023年,一位年迈的老人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敲开了蔡秋容的家门。男孩名叫伍斌,爸爸早逝,妈妈外出多年杳无音信,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、没有收入,生活特别困难。伍斌勤奋懂事、刻苦学习,考上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,眼看开学在即却拿不出学杂费与生活费,经别人介绍他们找到了蔡秋容。“孩子,你安心读书,钱的事蔡奶奶来想办法!”一句承诺,让蔡秋容东奔西走,四处联络。终于,一位爱心人士“觉灯”先生,同意资助伍斌4年学杂费和生活费合计92000元。开学前,蔡秋容将买好的被子、衣物等生活用品送来给伍斌,孩子眼含泪光地说,“蔡奶奶,我可以抱抱你吗?”“当然可以!”“等我以后有能力了一定好好报答您!”“孩子,我不需要你的报答,我生在了好时代,有党和社会给我养老,你只管记住,一定要好好读书,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!”

多年来,蔡秋容在外奔波做公益,家人给予了最大的支持。丈夫始终默默地支持她做公益事业,家里的事他全力承担,不让蔡秋容因家事而分心;儿子经常接送,为母亲开展志愿活动搞好服务保障;儿媳自学社工知识,取得社会工作者证,是婆婆做公益的得力助手。孙子从小也和奶奶一起参与公益活动,成为一名“小小志愿者”。蔡秋容说:“全家一起做公益,才是真正的幸福。”

2009年,蔡秋容患上肿瘤,做了一个大手术,后又患上严重的白内障,再次手术。家人劝她歇一歇,但她白内障手术后第三天,便投入志愿服务。蔡秋容说:“一个人做公益,力量太小了,如果将爱心代代相传,做到人人公益、全民公益,这个力量就是惊人的。只要我还能动,我就要帮助他人,我的生命早已和公益融为一体。”

蔡秋容,这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,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以涓滴之力汇聚江海。从一个人到一群人,从10元善款到千万助捐,她证明了:真正的伟大,是让无数人相信“这样的小事我也可以做”。

关闭